 | |  |
 | 血小板的主要功能是促进止血和加速凝血,同时,维护毛细血管壁的完整性。在出血发生的时候,血小板发挥功用,形成血栓,堵塞伤口,并释放与凝血相关的多种因子。 人体血液里的血小板,正常情况下每立方毫米血液中含有10万到30万个,出现血小板减少的情况也就意味着身体的凝血功能出现异常,数值低到一定程度就会有自发性出血的倾向。 在血常规检查中,经常有患者看到血小板数值低于正常值,就担心是不是得了血小板减少症?严不严重?能不能治好?对于上述几点疑问,我们先来了解下血小板减少的原因: 1:急性感染 通常是由于身体所形成的抗体攻击自身的血小板所致。某些急性感染是造成这种病的根本原因,在短时间内输血太多,或发生异常出血和凝血,都可能造成血小板减少。 2:血小板生成减少或无效死亡 包括遗传性和获得性两种。获得性血小板生成减少是由于某些因素如药物,恶性肿瘤,感染,电离辐射等损伤造血干细胞或影响其在骨髓中增殖所致。 3:血小板破坏过多 免疫性血小板破坏过多常见的有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和药物血小板减少。非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破坏过多包括感染,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 除了常见的病理原因,还有部分患者因生理因素出现暂时的血小板减少,这种情况一般不需要药物治疗。因此,血小板低也不一定就是血小板减少症,应根据具体情况进一步判断是否需要治疗。 总之,轻度血小板减少需进行相关调理,并定期复查,中度血小板减少应该及时就医并查明病因。如果血小板数值严重减少的话,也有可能是身体出现其他疾病的警告,要及时采取措施,避免病情进一步发展。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