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口腔齿龈出血,流鼻血,皮肤黏膜紫癜,甚至胃肠道出血等,这些都是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典型表现,以出血为主。而导致血小板减少的原因,多于免疫紊乱,脾脏,血小板功能等有关。 然而,在日常生活中,面对这种出血性疾病,还要大家明白几点: 血小板减少有急慢性之分,急性ITP起病急骤,以自发的皮肤及粘膜出血;多数为散在的针尖大小的出血点,亦可见大片的瘀斑、以四肢为多。半数以上的患儿有鼻衄、齿龈出血。发病前1~2周有上呼吸道感染或病毒感染史。 部分患者可转为慢性血小板减少,而慢性血小板减少治疗难度会增加,因此,治疗上要尽早,避免病情反复难愈,发展为慢性/难治性血小板减少症。 而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治疗,应该以中西医结合治疗为主,标本兼治,而非长期以来激素,丙球,免疫抑制剂,切脾以及输注血小板等治疗方式,适时介入中医中药,清除体内抗血小板抗体,或者是改善骨髓聚合细胞产板不良的现象,提升血小板数值,并使之稳定下来,不再反复。 关于血小板减少患者的日常生活方面,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_不要用力擤鼻涕、宜用软毛牙刷刷牙。 _活动时避免身体挤压和外伤,进行各种穿刺检查后要局部施压5~7分钟。 _内衣柔软、宽大、舒适、常擦澡、保持皮肤清洁,勤剪指甲。 _保持大便通畅,多食蔬菜、香蕉。 _注意观察大、小便颜色、性状、皮肤紫癜、瘀斑情况。 _注意预防感染、避免受凉感冒。 _皮质激素类药物,不能自行停止吸用,要在医生指导下逐渐减量停药。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