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脾脏切除术不是一线治疗血小板减少症的方法,脾切除多是在激素运用治疗效果不佳的情况下进行,存在利弊问题,在临床上如若脾切后无效或复发,西医大夫会叫血小板减少症病人吃哪些药物呢? 以下这些药物(口服/滴注)多用于治疗脾切后无效或复发的血小板减少症患者。 一、硫唑嘌呤 抗代谢类药物,常用剂量为100~150 mg/d(分2~3次口服),起效后可以减量或停药,主要的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肝肾毒性、胰腺炎、感染等。 二、CsA 免疫抑制剂,常用剂量为5 mg·kg-1·d-1(分2次口服),根据血药浓度调整剂量。不良反应包括肝肾损害、齿龈增生、毛发增多、高血压、癫痫等,用药期间应监测肝、肾功能。 三、达那唑 雄激素,常用剂量为400~800 mg/d(分2~3次口服),起效较慢,需持续使用3~6个月。与肾上腺糖皮质激素联用可减少激素用量。治疗期间需要监测肝功能,一般用于绝经期女性患者。 四、长春碱类 长春新碱(VCR)1.4 mg/m2(最大剂量为2 mg/m2)或长春地辛(VDS)4 mg每周1次,缓慢静脉滴注,共4次。长春碱类的不良反应主要有周围神经炎、脱发、便秘和白细胞减少等。停药后疗效不易维持。 以上这些治疗都存在一定的疗效,但同样存在不可忽视的副作用问题,对于切脾后复发无效的难治性血小板减少症病人,在运用上述药物治疗,可以配以介入中医或是(保肝护肝类药物)调整剂量,避免副作用并发症风险问题。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