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慢性血小板减少症什么是?慢性血小板减少指患者血小板减少常反复发作,每次发作持续数周或数月,甚至数年数十年。引起慢性血小板减少的病因及较多,80%-90%的慢性血小板减少患者体内可检测到抗血小板抗体,且在血小板动力学研究发现其巨核细胞数和血小板更新率是正常人的2-9倍,但仍不能与血小板的破坏相抵,提示存在血小板无效生成。慢性血小板减少的特征如下:
1、多起病隐匿,多数患者没有明显症状,部分患者甚至一直无症状表现。
2、主要发生于40岁以下的青年女性,特别是育龄女性。妊娠期容易复发,提示雌激素可增强自身免疫反应,且直接抑制血小板生成,并刺激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对抗体覆盖的血小板的吞噬和破坏。
3、血小板数值多在30-80×10^9/L之间。
4、多数患者在确诊数月甚至数年已有易发紫癜、鼻衄、牙龈参血、月经过多、小手术或外伤后出血时间延长等病史,多发生在下肢。紫癜多表现为四肢皮肤出现片状瘀斑、皮肤粘膜出血,多数较轻而局限,但易反复发生。很少出现血肿或血疱,牙龈渗血多于鼻出血,严重内脏出血较少见,但月经过多甚常见,月经过多者还常伴有缺铁性贫血。
5、多数巨核细胞显著增加,伴发育成熟障碍。
治疗慢性血小板减少,西医建议血小板在安全范围内不需物治疗,血小板低于30,症状明显的,常用采用输注血小板、糖皮质激素等应急治疗,短期内见效快,但病情易反复,血小板涨停不定,长期使用对身体的副作用大。切脾手术风险高于收益,不建议使用。我院治疗慢性血小板减少主要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以中医为主导辩证治疗,中成配合中汤剂综合用,对于血小板严重低下者以激素、输血小板悬液等紧急治疗措施。
由于人体免疫状况事逐步改善的,慢性血小板减少症在治疗初期,血小板数目很难上升,会稳定在一个低水平,到治疗中期血小板小幅上升,到近治愈阶段血小板大幅上升。这是慢性血小板减少的常见治疗规律。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