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李乾构,男,(1937—)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主任医生、教授。曾任北京中医医院院长,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市人大常委、中国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中华医学会理事、北京中医药学会副会长、全国脾胃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1964年毕业于广州中医学院,分配到北京市中医院工作,从事中医医疗、教学、科研工作40余年,擅长治疗胃病。出版《中医胃肠病学》和《实用中医消化病学》的专著。把引起胃病的病因概括为寒邪客胃、肝气犯胃、饮食伤胃、湿热阻胃、瘀血停胃、痰饮凝胃、蛔虫扰胃、脾胃虚损等八个方面。提出了治胃病十五法:舒肝和胃法、散寒温胃法、泻热清胃法、消食泻胃法、补虚暖胃法、滋阴润肺法、化瘀通胃法、芳化胃浊法、清化活胃法、疏通胃气法、开降顺胃法、补中益气法、化痰调胃法、驱蛔安胃法、止血护胃法。首次提出急症胃痛这个病名,归纳了引起急症胃痛的病因病机,提出急症胃痛要按主要症状和次要症状进行辨证论治的观点。治疗方法,急症胃痛虚寒症选用温中止痛口服液治疗、急症胃痛食积证用消食止痛口服液治疗、急症胃痛湿热证用清化止痛口服液治疗、急症胃痛阴虚证用益胃止痛口服液治疗。研制的治疗胃痛系列中成药:气滞胃痛冲剂、虚寒胃痛冲剂、阴虚胃痛冲剂等,获国家新药证书并列入国家基本用药目录,选为医疗保险基本用药。自拟健脾消胀冲剂,治疗运动障碍性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显著。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有“治胃15法”、“治脾15法”、“急症胃痛诊疗规范”、“口腔溃疡证治体会”、“五子育春丸治疗男性不育症的临床研究”等50余篇。“羊角资源开发与利用”等科研课题先后获部级、市级、局级科技成果奖8项,多次参加国际学术会议,进行中医学术交流,并应邀先后赴德国、日本、荷兰、台湾等地进行讲学,受到各界的好评。继承人陈明、刘汶,现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工作。
李乾构 - 擅长疾病从事临床工作以来深入呼吸内科专业领域诊治了大量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对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口疮、胃病、便秘肝、胆、胰疾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消化道肿瘤、甲状腺疾病的诊治。
李乾构 - 个人经历1937年,在江西省吉安县一个农民家里出生了一个小男孩儿,他就是李乾构,父亲在他三个月时得肺痨去世了,这就更令这个贫苦的家庭雪上加霜,在李乾构十二岁时他才进入小学开始读书,并且依靠奖学金读完了高中,高中毕业后李乾构怀着对中医的一种朴素的情感考取了广州中医学院。
大学毕业后的李乾构分配到了北京中医医院的内科,一直到今天,他在这个领域里潜心研究了三十多年,对肝病、脾胃病等内科疾病的研究很有心得,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大学生,到名满医学界的中医名家,李乾构所付出的努力是可想而知的,中医常讲"脾胃是后天之本",他在多年跟师的过程中,不断的请教、实践、深入研究,终于提出了在治疗内科病时调理气血的重要性。
如今,李乾构已经到了花甲之年,他的著作和论文在专业领域也产生了很大影响,但他对这一切看得很淡。在打了三次辞职报告后,他终于从北京中医医院院长的位置上退了下来,他想利用人生有限的时间,尽可能多的为病人看病,从事他所钟爱的中医事业,作为全国著名的中医内科专家,他希望能为中医药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李乾构 - 个人成就李主任主编了中国第一部中医胃肠病专著《中医胃肠病学》和《实用中医消化病学》、《中医脾胃学说应用研究》等专著及《中国中西医结合脾胃杂志》等。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有“治胃15法”、“治脾15法”、“急症胃痛诊疗规范”、“口腔溃疡证治体会”、“五子育春丸治疗男性不育症的临床研究”等50余篇。
“羊角资源开发与利用”等科研课题先后获部级、市级、局级科技成果奖8项,多次参加国际学术会议,进行中医学术交流,并应邀先后赴德国、日本、荷兰、台湾等地进行讲学,受到各界的好评。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