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血小板减少的原因多样化,其中就包括来自化疗所导致的板低,也就是骨髓抑制所表现出来的血系异常,血小板数值常常颇受殃及,对此,有什么提升血小板的好办法吗? 医者表示,骨髓抑制造成的外周血血小板减少,临床可见皮肤紫癜、鼻衄、齿衄、便血等,严重者可因消化道大出血或颅内出血而危及生命。白介素-11、血小板生成素(TPO)等常规治疗药物不良反应较大、疗效不稳固。血小板输注作为重度血小板减少症的标准治疗方法,对一过性血小板减少疗效肯定,但存在供血来源不足、费用昂贵且可能发生感染、同种异体免疫反应等缺点,特别对于顽固性血小板减少效果不佳。 血小板低于100时即为血小板减少,低于50时易表现出血倾向,主要症状是皮肤、黏膜出血,低于20时可引起消化道、颅内等部位的自发性出血。 化疗导致的血小板减少多数为轻中度,很少为重度,常伴有神疲倦怠、面色萎黄、四肢酸软、头晕、口干、纳呆等症状,当以“虚劳”为辩证纲目,若出血倾向明显,伴有皮下瘀斑、粘膜出血时,急则治其标,又当属“血证”范畴。 化疗导致血小板低下,不妨找中医来帮忙! 肿瘤患者因癌毒耗伤正气,脏气受损,加之抗癌药物攻伐力强,邪实正虚是各类患者的共同病机。 中医认为脾为后天之本,为气血生化之源。《灵枢?决气篇》:“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脾胃运化水谷精微是人体气血生化的物质基础,脾胃健运则气血生化有源;肾为先天之本,主骨、生髓、藏精,精血同源。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患者常见神疲乏力、倦怠懒言、面色少华、气短心慌、腰膝酸软等症状,均为邪毒伤及脾肾,兼有阴血亏虚所致。 故治疗当以益气健脾、养血补肾为主。脾、肾为先后天之本,二者相互资滋,在气血化生方面有重要协同作用。脾胃为水谷之海,主运化,又主统血,脾虚运化失司,气血生化乏源,气失固摄、血溢脉外。肾虚精不能生,血无以化。化疗药物为攻伐之品,多属热毒之性,易耗气伤阴、损伤脏腑功能,导致肝肾亏损、脾胃虚弱、气血不足等证。 消化道反应和骨髓抑制是化疗药物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即是脾肾受损的表现。阴血乃有形之物,“阴在内,阳之守也”,脾肾亏虚既包括脾气、肾气之不足,更伴随体内精血的损耗。《内经》云:“精气夺则虚”、“精不足者补之以味”,“损者益之,劳者温之”。 因此,在治疗血小板减少时宜补益脾肾,先后天同调,同时应注重滋阴养血。调补中焦,脾胃健运,则饮食得下、药力得化,后续的中药治疗和化疗才有可能继续进行。否则,脾失云化、胃纳无权,常见纳呆、腹胀、恶呕频做,若诸症渐重而顽固不愈,则治疗难度明显加大,血小板等各项指标及患者生活质量均难以改善。 阴血有形之物难以速生,一方面需要患者改善饮食,在个人消化能力所能接受的程度内,适当多补充高蛋白饮食,另一方面需要处方中加强滋补肝肾阴血的药味。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