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P病家园_血小板减少性紫癜_针对血小板低出血预防护理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172|回复: 0

[病理知识] 药物性狼疮是怎么回事?

[复制链接]

1279

主题

1285

帖子

6387

积分

ITP病家园-会员

Rank: 2

积分
6387
发表于 2020-6-4 11:17: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有一定遗传倾向的人会被环境因素诱发出狼疮。然而,我们对环境因素所知不多。药物性狼疮(drug-induced lupus ,DIL)给了我们一个窗口去了解。
一,哪些药物存在DIL风险?
1953年,降血压药物肼屈嗪(hydralazine)被发现可以让约7%的服用者出现「狼疮样」病变。此后又发现普鲁卡因胺(procainamide )等药物有类似现象。
在过去,我们往往单纯根据时间上的先后顺序来怀疑某个药物可诱发狼疮。但是,红斑狼疮(Lupus Erythematosus)却又是一个慢性、反复的疾病。很显然,单纯基于时间先后顺序的案例报道不够可靠。
而且,很多案例报道里的患者其实并不能真正确立「红斑狼疮」的诊断----只是皮肤、骨骼肌肉痛等跟红斑狼疮相似。比如,有些患者的抗核抗体甚至为阴性。而有些抗核抗体阳性,但却很少出现症状。总的来说,用「狼疮样病变」更为合适。

目前来说,最为肯定的可致DIL的药物有:肼屈嗪、普鲁卡因胺、青霉胺、米诺环素、异烟肼、奎尼丁、抗TNF-α治疗(阿达木单抗、英夫利西单抗、依那西普)、干扰素-α、甲基多巴、氯丙嗪。
但必须提醒的是,虽然最为肯定,但其强度却未必高。比如使用奎尼丁、氯丙嗪就很少发生DIL。而异烟肼可以带来较高的抗核抗体阳性,但却很少引发有症状的DIL。证据最充分且强度偏高的是:肼屈嗪、普鲁卡因胺、青霉胺。
不少药物可以引起皮肤型红斑狼疮(cutaneous lupus)。比较常见的有: 氢氯噻嗪、钙通道阻滞剂(如地尔硫卓)、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他汀类药物、抗TNF-α疗法、质子泵抑制剂、某些抗肿瘤药物。还有报道来氟米特、安非他酮、特比萘芬、拉莫三嗪等也可能引起。
二,临床表现
DIL更容易发生在相对高龄(≥50岁)的人身上。因此,我们需要知道相对高龄人的狼疮(Late-onset lupus )症状特征。
相对年轻起病(early-onset lupus),相对高龄起病的红斑狼疮更容易有:关节炎、发热、浆膜腔炎、光敏感、干燥症状、雷诺现象、神经精神症状。
而年轻起病的狼疮更易有:颧部红斑、盘状红斑、口腔溃疡、肾炎、中枢神经受累。
而DIL的特征则是:关节痛、肌痛、发热、浆膜腔炎、皮肤红斑。
DIL跟相对高龄起病的红斑狼疮的临床症状更为相似。而实验室检验方面,DIL主要就是抗核抗体、抗组蛋白阳性。其补体通常阴性。
实际上,不同药物也有各自不同特征。
1,肼屈嗪的DIL患者更多表现为盘状红斑等皮肤改变。白细胞下降、神经精神症状、心包炎、皮肤血管炎、肾脏受累等等则很少发生。长期使用者的DIL风险偏高。
2,普鲁卡因胺的DIL则表现为疲倦乏力、关节痛、肌痛、浆膜腔炎症(胸膜炎最常见)。长期用者的DIL风险偏高。
3,米诺环素的DIL常表现为多个小关节痛、关节炎、弥漫性肌痛、肝功能异常。它带来DIL的风险不高。但,通常确诊红斑狼疮的病人应避免使用它。
4,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的DIL主要是皮疹,白细胞和血小板下降。不过,它带来抗核抗体阳性虽不少,但有前述临床征象的DIL风险则很低。
5,干扰素α和干扰素β主要带来抗核抗体阳性。有临床征象的DIL者则很少。
三,如何处理疑似药物性狼疮
我们通常要跟真正的红斑狼疮鉴别。比如,避孕药为代表的性激素药物可让真正狼疮复发风险增高。该现象通常不看作为DIL。
为鉴别诊断,常选择检验:抗核抗体、补体、抗双链DNA、抗Sm和抗RNP、抗Ro/SSA和抗La/SSB,以及抗组蛋白抗体等。应注意,对使用米诺环素、肼屈嗪、丙硫氧嘧啶、甲巯咪唑治疗的患者应进行ANCA检测。
对于所有疑似者还应立即停药。通常,DIL会在停药后4到6周内缓解。但的确也有数月后才缓解的。其中药物引起的皮肤型狼疮往往会更长时间才能好转。
如行血液检测,抗核抗体阳性会持续更长时间,持续1年以上阳性的也不少。
对DIL病人还要选择恰当的对症处理。比如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 NSAIDs)治疗关节痛、关节炎和浆膜炎。用局部疗法(包括局部皮质类固醇)治疗皮疹。症状持续超4周者,也可以用羟氯喹来对症处理。对于重症者,短期内用激素也有必要。比如,针对普鲁卡因胺和肼屈嗪所引起的胸膜炎、胸腔积液。
四,确诊红斑狼疮者如何看待引发药物性狼疮的「风险药物」?
一般来说,确诊的红斑狼疮病人应尽可能避免使用相关「风险药物」。然而,如果确实为病情需要,也不应过分回避它们。
肼屈嗪、普鲁卡因胺、青霉胺相对容易带来DIL。因此,狼疮病人已经不用它们。医生应尽可能选择可替代的药物。而像阿莫西林、多西环素、阿托伐他汀等,虽然疑似相关。但其证据还不够充分。而且,它们即便可能,但带来DIL的风险程度也不高。因此,当临床需要时,我们通常不回避它们。


楼主热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无图精简浏览|手机版|小黑屋|

GMT+8, 2024-4-26 17:32 , Processed in 0.105224 second(s), 29 queries .

感谢百度搜索引擎,百度一下你就知道!
ITP病家园(https://www.itpxuexiaoban.cn)病友自愈案例以及治愈案例!让更多新病友了解ITP,分享传播是一种美德。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